四川漢源:“一村一品”挑起產業扶貧的大梁_中國扶S包養網站比較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

作者:

分類:

requestId:68815ba0167aa3.54757241.

中新四川網9月24日電(劉剛 通訊員 唐平) “九襄鎮三強村的梨、雙溪鄉申溝村的桃、清溪鎮同心村的甜櫻桃、皇木鎮紅花村的高山蔬菜……”記者9月24日獲悉,這些獨具特色的農業品牌,如今已成為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“一村一品”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和農民脫貧致富的強“引擎”。

近年來,漢源縣大力實施“一村一品”發展戰略,深入推進“造血式”扶貧,通過農村產業、公路、水利發展大會戰,建設百里果蔬走廊特色產業經濟帶、梯次布局“一村一品”優勢產業、推動農旅融合發展、創新農業產業扶貧機制等工作措施,在培育特色產業、促進農民增收、繁榮農村經濟、助推脫貧攻堅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。

包養目前,漢源縣“一村一品”專業村鎮共有123個,專業村鎮經濟總收入26.3億元,專業村鎮農民人包養均可支配收入11600元,高出全包養縣13%,先后被評為四川省現代農業示范縣、全省包養網三農工作先進縣。

打好“果蔬牌” 建設“一村一品”百里走廊

一條路,綿延近百公里,穿越平壩與高山,從數十萬畝花海果林之中順勢而來包養網。它一攬漢源大美田園的壯麗之景,攜著厚重濃郁的文化風情,不僅是當地農業發展的巨大引擎,更是備受矚目的鄉村旅游新干線。這條路,就是漢源的百里果蔬長廊。

依托百里果蔬走廊,漢包養源按照“一鄉一主題、一村一特色”的思路,差異化、錯位式布局,集中發展甜櫻桃、紅富士蘋果、金花梨、黃果柑和高山蔬菜等專業村108包養個、專業鄉15個,新發展果蔬基地近30萬畝,建成“一村一品”百里果蔬走廊特色產業經濟帶。全縣農業總產值中,果蔬產業產值比例達74%。

百里走廊上,串點成線,連線成片,一個一個村落經過“一村一品”建設,成為走廊上一顆顆耀眼的明珠。漢源縣清溪鎮同心村、皇木鎮紅花村等昔日亂石滾地、泥路顛簸的貧困村,通過發展甜櫻桃、高山蔬菜等產包養業,如今成為了“戶戶有果園、家家住新居、處處是景觀、人人露笑臉”的幸福美麗新村。

唱好“林草戲” 變荒坡荒山為金山銀山

近年來,漢源縣委、縣政府牢固樹立了綠色發展的理念,將生態建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,堅持一手抓保護,一手抓發展。

通過改變干部群眾觀念,以“山頂生態戴帽子、山腰栽樹找票子、山下種糧飽肚子”的包養網思路,漢源縣把發展花椒、核桃等林果產業作為山區貧困村脫包養網貧致富的突破包養網口,梯次布局“一村一品”優勢產包養網業,充分發揮漢源的光熱資包養源優勢,積極做大做強生態發展大文章,從青山綠水中尋效益。

全縣建成花椒基地10萬畝,核桃基地20萬畝,實現應種盡種、連片發展,中高山區60%以上行政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萬元,昔日的荒坡荒山如今成為了“綠水青山”“金山銀山”。

通過大力推進山區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,全縣“一村一品”獲得“三品一標”認證產品75個,認證面積達26萬畝。注冊涉農商標56件,獲四川省著名商標3個。“漢源花椒”品牌價值超過7億元,獲得“四川省首屆消費者最喜愛的100件四川商標”民眾投包養網包養評選和專家包養測評“雙第一”,成為“天府十寶”,椒農直接增收超過1.5億元。

奏好“交響樂” 發展三產融合新業態

推動農旅結合,按照“農業景觀化、景觀生態化、生態效益化”思路,包養促進“田園變公園、新村變景區”。全縣36個產業集中的專業村提升為鄉村旅包養網游示范村,13萬人融包養網入產業鏈,鄉村旅游助農增收包養人均超過1300元,占農民人均增收比重的45%。

九襄鎮三強村依托梨產業優勢,打響了春賞花、秋品果的特色旅游品牌,先后被評為“全國十大最美花卉觀賞地”“全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包養”和“包養網四川100個最美拍攝點”。2015年接待游客153萬人次,旅游綜合收入8100萬元,農民人均可支配包養收入達13000元。

推動農工結合,大力發展農產品原產地加工和精深加包養工,開發漢源壇子肉、大渡河牦牛肉、皇木臘肉、漢源湖鮮“四包養網種肉”和瑪卡酒、紫薯酒、黃果柑酒、白蘭地、阿包養網咪子“五瓶酒”等特色農產品,昔日“背兜裝不下、汽車拉不滿、產品賣不出”的狀況徹底改變。

推動農商結合,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,引進浙江“趕街網”建立村級運營服務站點200個,掛牌成立天府商品交易所漢源花椒交易中心,實現農產品網上交易。目前甜櫻桃網上銷售超億元,占總額21%以上。

出好“組合拳” 創新產業扶貧新機制

近年來,漢源縣累計整合項目資金22億元,實施產業發展、農村公路、農村水利“三年大會戰”,夯實了“一村一品”的發展基礎。每年設立5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,3年來直補農戶6000萬元,平均每畝超200余元。創新科技支撐機制,與四川省農科院、四川農業大學等11包養網個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系,推廣“稻-蒜-果”“豬-沼-菜”等立體生態農業發展模式,甜櫻桃等優勢產業畝產值達3萬元以上,效益提高10倍。

創新人才培育機制,構建“專家+農技人員+農村技術能人”三級技術服務人才體系包養網,社會化采購百名土專家、田秀才定點服務貧困村、貧困戶,提高生產管護水平。

雙溪鄉申溝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,2012年以來統籌整合項目資金1800余萬元,完善路網渠系,打造景觀節點,改造村容村貌,建成白鳳桃產業基地1.2包養萬畝,被評為全國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鎮、農業部“中國美麗鄉村”。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養網由2011年的4732元增加到2015年的13500元,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康村。

TC: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